当非遗资源大省的福建遇上非遗中国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福州闽剧、泉州南音、漳州木版年画、闽西客家木偶戏、南安英都拔拔灯、浦城剪纸……这些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将在首个世界非遗中国年在八闽大地震撼上演。央广网福建频道特别策划新春节目《听见福建—知否·年味》,推出15期有声节目,在非遗中国年里听见福建非遗。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舞者们身着盛装,头戴色彩斑斓的面具,在锣鼓喧天中跳起古老的傩舞,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古代。
泰宁大源傩舞,原名“和藩舞”,是一种起源于北宋初年的宫廷舞蹈,后流传至民间,成为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一项传统民间舞蹈。它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社会祭祀舞蹈,具有浓厚的原始图腾崇拜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经过千年传承发展,大源傩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是春节期间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美好期盼的重要方式。大源傩舞的表演形式分为踩街表演和舞台表演。踩街表演时,傩舞队伍穿梭在装饰得喜气洋洋的街道巷弄,舞者们以热烈、欢快的舞姿,为沿途的居民送去新年的祝福;而舞台表演多在宗祠、庙宇或空旷大坪进行,观众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独特的文化盛宴,同时也感受着春节带来的团圆与喜庆。
傩舞的面具多为老樟木雕刻,色彩鲜艳且对比度高,形态各异,有的狰狞凶猛,有的憨态可掬,生动展现了不同神祇的性格与特点。
音乐除了原有的鼓声和其他打击乐器外,还加入了具有春节特色的乐器演奏,如唢呐、笛子等,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热闹非凡。不仅如此,傩舞的表演动作简朴、粗犷、刚劲,舞者们模仿动物的姿态,灵活转动身体,呈现出威猛的力量感。
无论是走在街头巷尾的踩街表演,还是聚集在舞台前的盛大演出,泰宁大源傩舞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春节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祥和。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舞者们身着盛装,头戴色彩斑斓的面具,在锣鼓喧天中跳起古老的傩舞,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古代。long8平台用户评价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