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龙8(国际)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5-07-18点击数:

  2025年5月8日,“国际中文日”活动在英国伦敦举行。这一活动不仅是对联合国“国际中文日”的呼应,更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缩影。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1)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中文的国际地位:“自仓颉造字起,中文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着中华文明。”

  中文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智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钥匙”。自2010年联合国设立“国际中文日”以来,中文教育已覆盖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亿多人通过这门古老而鲜活的语言,探索着中国的历史、当下与未来。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2)

  今年活动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通过VR体验、“唐诗印刷工厂”“彩绘脸谱”“中国武术的永恒魅力”等多元形式,展现了中文的独特魅力。

  来自英国三所文法学校和三所私立学校的100多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积极互动,体验着书法、诗歌、武术、雕版印刷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活动现场,英格兰西北部卡尔戴·格兰奇文法学校(Calday Grange Grammar School)的12名男生,以歌舞形式表演了中文歌曲《你是我的花朵》,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3)

  带队校长帕特里克·亚当森在发言中,以学校参与的“中文培优计划”(MEP)为例,阐述教育合作的价值。该计划通过引进中国教师和文化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中文水平,还通过文化课程(如文学、音乐、哲学)让学生深入体验到真实的中国,实现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浸润的结合。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4)

  亚当森指出,“中文培优计划”显著改变了学生的认知,他说:“从最初对中国地理的陌生,到如今能用中文自信交流、参与传统节日庆祝,甚至赴华实地学习,这些经历培养了学生的全球视野、同理心与跨文化能力。”亚当森还说,这种转变培养了跨文化理解力,而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科技革新等全球挑战的“核心能力”。

  亚当森校长直言,当前全球化逆流、孤立主义抬头加剧了东西方的文化隔阂,但“教育合作是破局的关键”。他呼吁中英通过语言教育“培养能跨越国界的沟通者”,为两国关系注入韧性。这一观点与联合国中文日主题“诗意中国,浪漫风华”不谋而合——面对全球性挑战,文明互鉴比任何时候都更紧迫。

  伦敦城市中学(City of London School)八年级学生诺亚·埃斯基纳齐·尼迈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演讲一开始,他用中文介绍了自己,随后又分享了两年中文学习的感悟。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5)

  他坦言,来到伦敦城市中学之前,他从未接触过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因为在课堂上接触的春节习俗、中国美食激发了他对中华文化的兴趣。现在学习中文起来格外兴奋。他说:“中文帮助我了解了中国文化,这与我以前经历过的文化非常不同。”

  每年春节期间,诺亚都会前往伦敦唐人街,在舞龙舞狮和灯笼装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诺亚计划将中文学习延续至A-Level(高中)阶段,并期待未来能够去参观北京的长城、故宫,再去看看大熊猫。

  诺亚还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未来他选择的职业都能让他在一生中与中国保持联系。

  诺亚的经历印证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的观点:中文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理解中国的窗口”。

  来自威勒尔半岛卡尔戴·格兰奇文法学校执教十多年的甘为老师,亲历了中文教育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该校自1998年将中文引入学校教学时,是以课外兴趣班的形式出现,后来纳入为必修课,是英国最早开设中文课程的五个学校之一。目前,七年级的半数学生选择了中文,远超其他欧洲语言。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6)

  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甘为介绍,学校对中文教育高度重视,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她都会与学生分享她亲手制作的饺子和月饼,并请来古筝表演、功夫展示等让“文化活起来”。她所在学校还会定期带领学生赴中国杭州、上海等地交流互访。

  甘为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结合视觉化教学(如将汉字与绘画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她的学生中文成绩优异,在GCSE(中考)和A-Level(高考)考试中普遍取得7-9分(相当于A及以上)的高分,部分学生因“汉语桥”比赛获奖获中国大学奖学金深造机会,甚至留在中国工作定居。

  尽管中文学习难度较高,学校仍坚持严格标准,通过持续激励和文化浸润,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上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英国中文教育的典范案例。

  利兹大学中文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大四学生Francesca Pala(中文名:方可心)的故事,展现了语言学习的深层意义。这位意大利籍学生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坦言,最初选择中文时因其难度,希望挑战自我。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7)

  尽管母语为意大利语且此前毫无中文基础,方可心通过每日投入6至8小时高强度练习(尤其是汉字书写和声调训练),逐步克服了语言障碍。她坦言,意大利语无声调,初期常因中文发音闹笑话,而汉字结构“像解谜游戏”,初期虽困难,但通过坚持已逐渐适应。

  方可心特别提到专注书写的过程反而成为了她“缓解压力的疗愈方式”。她曾于2024年参加“汉语桥”比赛,并获得了英国赛区亚军以及最佳口才奖及最佳人气奖,同时还获颁2024中国旅游推广大使(英国)奖项。她借此机会游览了中国的九寨沟、北京和上海,对北京的历史底蕴尤为喜爱,认为其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更吸引自己。

  关于自己的未来规划,她表示将于今年九月赴北京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两年制项目,第一年在北京大学,第二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希望毕业后能在中国生活工作。她的经历展现了语言学习中的坚持与热情,以及跨文化探索带来的成长与机遇。

  2025年的英国“国际中文日”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实践。从诺亚的青春热情、甘为老师的教学坚守,到亚当森校长的战略视野,各方力量共同诠释了语言的终极使命——连接差异,孕育共识。

来听英国人说中文!“国际中文日”伦敦举办成核心竞争力?(图8)

  或许正如诺亚在演讲开始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说的不仅是问候,更是对另一种文明的理解与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亚航一曼谷飞重庆航班遭冰雹袭击,前挡风玻璃破裂,乘客:下机后看到大洞心惊胆颤,感觉捡回一条命

  河北“巧克力钓鱼大爷”爆红网络:钓龄60年,有几个“黑闺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马云西湖边骑单车被偶遇,提醒网友注意安全!同款单车被称作自行车界“爱马仕”,BROMPTON品牌,售价1.85万

  娃哈哈遗产争夺扑朔迷离,香港法院起诉状原件曝光!宗馥莉被要求说明108.5万美元下落

  小米智能门铃 4 / Pro 发布:超清双摄 + 米家联动,售 299 元起

  王嘉尔登陆Apple Music 1电台分享《MAGICMAN2》专辑幕后故事

  酷冷至尊 MasterHUB 模组化控制系统国行上市,全能套件 2699 元long8平台用户评价long8平台用户评价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