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厉彦林长篇报告文学《齐风淄火》抓住了齐文化的命脉和价值,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底气与力量。这部书主题选得好、立意高、文风朴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有感人故事、可读性强的弘扬文化主体性的精品力作。
《齐风淄火》是“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人民文学》在2024年第6期头题位置首发,作家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共九个独立章节,聚焦齐文化这座富矿,以“为城市立传、为人民书写”为主旨,追寻齐国故都、稷下学宫、淄博陶瓷、蒲松龄故居、焦裕禄纪念馆、周村古商城、淄博烧烤、马踏湖、海岱楼钟书阁等文化地标,探究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聆听历史脚步和新时代的声音。
《齐风淄火》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在中华文化这个庞大深厚的思想精神体系中,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齐鲁文化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齐鲁文化孕育成长于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个国家,秦汉以来因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逐步浑然一体,齐文化融入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脉。“齐文化、鲁文化生长在同一片土地,相生相伴,同生共存,各有千秋。” 作者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巧妙融合,既挖掘历史文化、稷下文化、陶瓷文化、聊斋文化,又书写商业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书香文化,再现了淄博作为齐国故都的文化深度、高度和新鲜度,让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充满温暖与力量。当下,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进程中,都面临着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二者的关系,社会既不能惊涛骇浪,也不能一潭死水。作者写道:“该当如何破局?归根到底靠文化。鲁文化强调个人修养、重德隆礼,重视解决社会的有序运转问题。齐文化强调变革、开放、务实、包容,重视激发社会活力问题。同步研究挖掘和弘扬传承鲁文化、齐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就能找到一把社会活跃有序、活而不乱、热气腾腾、动态平衡的‘金钥匙’”。 我们对齐文化、鲁文化的区分,往往陷于看待“义”与“利”的态度和“守成”与“开放”的选择的争论,作者认为这是不全面的。鲁文化并不排斥“利”,它强调利的正当性,齐文化也讲究“利缘义取”。齐文化的“开放”以诚信为本,鲁文化的守成以社会有序为前提,更以诚信为本,并不是僵化保守。该书让我们看到了齐、鲁文化各自的鲜明特质,解开了当年齐国凭什么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雄霸天下的密码——文化的力量,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齐风淄火》着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文学路径。一种文化只有既与中华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吻合,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走进当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内心世界,才会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此书聚焦齐文化这座“富矿”,追逐齐国825年的历史脚步和淄博大地三千年的文化脉络,寻找在新时代的色彩和声音,重在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双创”,如何转化为普通读者能读、爱读的文化产品、文学作品的问题? “稷下学宫”绽放出一束束中国最早的思想之光和照耀中华文明的灿烂思想之花,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情怀与气度;《聊斋志异》成为百姓喜爱的传世之作,因为蒲松龄无论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还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都是站在百姓立场上,运用平民视角;周村古商城依然鲜活地上演大商之道在“无算”的商业传奇,成功的鲁商,有天赋与努力等因素,根源在文化的滋养。正如作者抚摸淄博陶器所思所想那样:“凝望陶窑里古老而年轻的火焰,感觉土在旋转,水在回溯,烈焰更纯粹与完美,平凡之物脱胎换骨为陶的坚硬和深邃。陶瓷的花纹分明是典雅与神秘、变幻与静止、瞬间与永恒的波动与凝固,淬火涅槃的造型与质地呈现的东方神韵。” 在历史遗址和祖先的脚步声中,追溯悠远神秘的记忆,寻找和赓续文化基因,寻找立足历史、解读当下实践、回答现实问题的基因密码。这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学探索,填补了文学手法全面阐释齐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的一个空白,其意义和价值已超过了文学本身,既展现齐鲁大地的文化之美、精神之美,又呈现生活之美、时代之美。
《齐风淄火》自觉履行“够资格”的当代作家的责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作品视角独特,追逐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关注深刻变化的现实社会,贯通古今,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这是难度极大的写作,正像延安的一位读者说的那样,这么宏大的题材,即使交给一个专门的研究者或机构,也是难以一时圆满完成的。厉彦林在后记中说:“我深知难度挺大,可这是一次‘倒逼’自己学习的难得机会,也是尽一名齐鲁儿女的拳拳之心。我思来忖去,还是下定决心啃这块硬骨头”“为‘齐鲁文脉’续一把柴”。作者尊重、遵从历史,又求新意,特别在梳理齐鲁文化的发展轨迹、融合脉络和共性、个性特征上费劲挺大。当然,如何视野放得更宽、把历史糅合成当代表达,还需作者继续下功夫。厉彦林自觉地挖掘齐文化、书写齐文化,体现出了作者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和心灵温度。他先后五次到淄博现场采风,静下心、弯下腰、蹲下来、深下去,向低处看,向深处想,倾真情,求真知,说真话,用朴实、平实的语言涵养出亲切的烟火气和人生况味。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黄金”元素。阅读文化,“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书写文化,只有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理解、咀嚼和消化,才能转化成与时代同行、与现实接茬、与民心相通、有血有肉的鲜活文字。(仲呈祥 张金尧)
(作者简介:仲呈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现兼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尧,龙8品牌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挂任兰州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