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阆中市: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龙8(国际)

阆中市: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

发布时间:2025-07-27点击数:

  

阆中市: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图1)

  中共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指出,要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加强阆中古城系统性保护,积极融入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打造,办好春节文化博览活动。

  犹如一眼千年的“立体史书”,行走在阆中古城,可了解古建筑承载着一方天地中光阴的故事、传承的烟火、不变的乡愁,可感受“天人合一”的城市格局,可体验明清风貌的民居院落。

  抢抓首批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机遇,阆中市按照“守护中传承、传承中活化、融合中共进、积淀中营城”思路,不断优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规、建、管、治框架,全力推动文旅融合、文旅兴市,打造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加快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7月23日,在阆中古城,来自阆中市古管、住建、自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白花庵街一古建修缮施工现场,这是阆中市坚持每周三古城现场办公制度的一幕。各部门现场处理古城保护和修建过程中的具体事宜,让《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落地落实。

  近年来,阆中市创新思路,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的原则,推动阆中古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

  构建“4+3”保护格局。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原则,阆中构建“4+3”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建立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4个层次的保护框架,协同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3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完善《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10余项规划措施,依法拆除改造不协调现代建筑30余万平方米,有效促进文化遗产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型升级。

  探索“双向发力”保护机制。阆中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依法保护”和专家学者“智库服务”双向发力的保护机制,设立古城保护专门行政机构,组建由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牵头、19个部门集中入驻的专职执法队伍;创新推出古城“街长制”、景区景点“景长制”,形成对历史文化遗产违规违法案件“集中处置、司法移交、定罚公示”机制。2024年以来,制止违法行为28起;组建阆中古城保护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南津关、本源堂等景点建设,让真实的阆中从古籍文字中“走出来”,让文物遗迹遗存“活起来”。

  创新“数字+资本”保护模式。阆中依托“数字阆中·城市大脑”平台,对12家文保单位、160余处古遗迹建立永久性数字档案,搭建“云游贡院”等沉浸式虚拟体验平台3个,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修缮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投入资金实施历史文化遗产微改造、精提升,修缮加固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4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实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

  暑期来临,阆中古城又迎来旅游高峰。王皮影博物馆内,惟妙惟肖的皮影人物在幕布上翻腾跳跃,演绎着古老的民间故事。

  long8平台使用教程

  “阆中王皮影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在这里,我们不仅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皮影造型,还聆听到地道的皮影戏唱腔,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前来参观的学生被热情邀请到幕后,操纵皮影杆,体验指尖的光影流转。

  这些生动的体验场景,是阆中近年来大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缩影。据悉,阆中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资金,还原改进保宁醋酿造、丝毯织造等非遗技艺16门,建成王皮影博物馆等非遗主题博物馆8家,打造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通过图文展示、实物陈列、沉浸体验等方式,吸引30余万人次参与传统项目体验。聚焦活态传承,推动阆中丝毯、保宁醋等11家非遗工坊与高校合作,建立非遗人才库,联合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0余名,研发文创产品140余种。组建表演团体18个,常态开展春倌说春、竹马牛灯、巴象鼓舞等非遗项目演出,节目《亮花鞋》亮相央视春晚并摘得全国“群星奖”。

  阆中还打造“多方挖掘-多元展示-多维宣传”传播路径,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挖掘传承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历史空间,建设特色文化院落30余家,做到“一店一招一特色,一家一院一文化”。鼓励本土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歌剧《大汉天星》、川剧《落下闳》、短视频《时光·影》等具有时代感、巴蜀韵、阆中味的文艺精品20余部,持续增强地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突破“千城一面”发展趋势,阆中引导4万余名古城居民保持“互为邻舍、院落而居”的传统生活状态,保留前店后厂、前铺后居、前作坊后庭院的原生态生活场景,再现“古城八景”,打造“活着的千年古城”。加大对古城闲置空地和街道的绿化美化和新业态植入,建成20余个城市主题公园和休闲文化广场,串联10公里环城滨江文化带,成为市民“家门口好去处”和游客追随的文化地标。

  夜幕降临,华光楼码头观景平台及沿江步道聚集众多游客,大家争相排队上船,沉浸式观看江上实景演出《客来阆中》。

  从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到文旅品牌的全面升级,阆中正以创新思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时化”焕新文旅场景。聚焦“昼夜精彩、四季宜游”,阆中每年定期筹办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汉服纪、龙舟赛等主题活动,开展张飞巡城、川北婚俗、汉服提灯游等民俗表演。全力构建夜间经济新场景,在嘉陵江阆中段沿江两岸建成古城古韵、美食美味、民俗民风、运动激情四大主题片区,推出“韵·味·风·情”夜游环线,打造实景演艺节目《客来阆中》《蜀道盛世》《阆苑传奇》,并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全域化”塑造文旅品牌。打造“春节原乡”,阆中古城和7个春节文化特色乡镇深入实施春节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大力开展落下闳创制历法、恒定春节等历史文化普查,创新开展海内外家庭过大年、万人同品腊八粥等系列活动,倾力打造“年味最浓、时间最长、传承最广”的春节文化盛宴,助力春节申遗成功。深挖“政德基因”,整合川北道署、状元洞等资源,打造“廉德守正明大德”等政德文化品牌,编排廉政情景剧11部,让廉洁文化“走新”又“走心”,成功入选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

  “全链化”丰富文旅业态。按照“农旅互振、工旅互动、商旅互惠”融合发展思路,阆中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批扎染、剪纸等传统工艺工作站,培育招引服务类、游赏类等特色业态,建成凤舞天宫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消费聚集区12个。以游客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麻团潮品、多圆动漫等企业开发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等9个系列文创产品,汇集形成“阆中有礼”主题文创产品。用好张飞牛肉工业旅游景区、保宁醋文化博览园等载体,以“工厂溯源”等内容差异化突围,创新“工厂+衍生品直销”模式,推动传统销售向品牌定制、技艺体验等综合模式转型。

  “我们将持续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在古城保护上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用好相关试点和项目,优化古城风貌,疏解核心区压力,创建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强文化研究,加快展示中心建设,办好节庆活动,推动阆中春节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以强化‘春节原乡’话语权;兼顾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挖掘,争取承办全国性论坛,讲好南充、阆中故事。”阆中市委书记杨德宇表示。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