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城市到小村镇,大家如何看待“年礼”?礼单的变迁,反映出城乡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有哪些变化?在老百姓心中,哪些礼物没送对、不愿收?我们该如何通过礼物更好地表情达意,传承良好风俗,让礼物回归“礼”的本意?
春节期间,我们的记者走进了两个家庭,看看他们的“年礼”有何特色,同时与人民网联合进行了读者问卷调查,听听老百姓对“春节送礼”怎么说。
“这高级橄榄油倒是第一次见到,今天中午做菜就放点尝尝!”姐姐是镇卫生院的五官科医生,知道健康饮食很重要,但在镇里的超市买不到橄榄油,看到礼物她眼睛一亮。上大学时,每次从北京回家,姐姐都要我带两瓶洗发水给她,因为她担心镇上超市里的洗发水是假冒的。这两年,姐姐不再需要这份“礼物”了。她说镇上超市里的商品也挺丰富,假货也少了。
小外甥已经上初一了,以前没少给他往回带玩具,无人机、望远镜、遥控汽车……都是“大城市买回的好东西”,够他跟小伙伴显摆一阵子。这次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说想要一个电子词典。我1月19日从京东商城下单,物流顺畅,1月25日我还没到家,姐姐就收到货了。小外甥十分满意,电话里咯咯直笑:“里面有英汉词典,还有不少物理、历史、地理知识,太好了!网购这么方便,舅舅你今后可要多多下单呀。”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