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上夜经济,当传统木偶变身社交达人,一场静默百年的非遗技艺正在莱西市上演华丽转身。今年暑期,莱西木偶艺术馆以木偶奇妙夜为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剧场,凭借可触摸、可互动、可创造的创新模式,让非遗木偶戏场场爆满,成为撬动城市文化夜经济的新支点。
原来木偶的关节是这样活动的!近日,来自青岛的8岁男孩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亲手操控着心仪的孙悟空小木偶,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木偶奇妙夜观演体验活动中,26组家庭在专业演职员带领下,完成了从木偶历史讲解、木偶戏观看、木偶操控体验到自主表演的全流程参与。
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介绍,今年小剧场升级了灯光音响系统,将小剧场改造成充满童话色彩的沉浸式空间。我们设计了‘周末偶剧场’‘木偶奇妙夜’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参观、体验、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非遗技艺;还设置‘我是小小传承人‘木偶玩具DIY’等环节,鼓励家庭共创木偶手作,提升动手能力。这种参与式传承模式,使原本单向的观演关系转变为双向的情感联结。
孩子为了完成木偶剧创作,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还和同学组队排练。市民刘女士带着外甥体验大木偶的各种机关,她说孩子打心眼里喜欢这种氛围、热爱馆里的所有手工技艺,感慨莱西本地有这么好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这种情绪价值的释放,源于对现代家庭需求的精准洞察。姜玉涛团队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当代家长渴望有质量的陪伴,而木偶戏天然具备的动手属性和文化内涵,恰好填补了市场空白。他说,每一场木偶演出、每一次木偶体验我们都非常用心,希望成为孩子们永远难忘的童年记忆。如今,每场演出后的木偶社交时间,已成为孩子们展示作品、结交朋友、展示自我的最开心环节。
在文旅项目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莱西木偶的突围之路揭示了非遗活化的三大路径。
场景破界。将非遗从艺术馆搬进夜经济商圈,与啤酒节、广场舞形成消费闭环,暑期吸引外地游客占比达30%左右;
代际破界。通过亲子共创模式,让00后家长与10后儿童在非遗体验中达成文化共识。同时,面向少年儿童带动了全年龄段受众,大学生群体的热爱让非遗增添了青春力量;
产业破界。衍生出的木偶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倍,定制版木偶甚至成为企业年会热门礼品。
“非遗传承不是复刻历史,而是创造新记忆。”姜玉涛展示着最新开发的木偶互动APP,通过数字技术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莱西木偶。如今,这个曾经面临传承危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已培养出20人的年轻演员团队,90后占多数。
夜色中,莱西木偶艺术馆的门头灯与周边夜市的烟火气交相辉映。这场始于木偶的奇妙夜,不仅照亮了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更印证着:当传统文化主动拥抱时代需求,古老的非遗技艺同样能成为驱动城市文化经济的新引擎。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 !